紅外溫度傳感器的原理是怎樣的呢
- 2021-02-21-
紅外溫度傳感器的原理是怎樣的呢
紅外線是一種人眼看不見的光線,但事實上它和其它光線一樣,也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物質。
物體只要它的溫度高于熱力學零度,就會有紅外線向周圍輻射。紅外線是位于可見光中紅色光以外的光線,故稱紅外線。它的波長范圍大致在0.75~100μm的頻譜范圍之內。
紅外輻射的物理本質是熱輻射。物體的溫度越高,輻射出來的紅外線越多,紅外輻射的能量就越強。
研究發現,太陽光譜的各種單色光的熱效應從紫色光到紅色光是逐漸增大的,而且大的熱效應出現在紅外輻射的頻率范圍之內,因此人們又將紅外輻射稱為熱輻射或者熱射線。
熱傳感器是利用輻射熱效應,使探測器件接收輻射能后引起溫度升高,進而使傳感器中一欄與溫度的性能發生變化。檢測其中某一性能的變化,便可探測出輻射。
多數情況下是通過賽貝克效應來探測輻射的,當器件接收輻射后,引起一非電量的物理變化,也可通過適當變化變為電量后進行測量。
紅外溫度傳感器根據原理可分為單色溫度傳感器和雙色溫度傳感器。對于單色溫度傳感器,在進行測溫時,被測目標面積應充滿傳感器視場。
電磁流量計建議被測目標尺寸超過視場大小的50%為好。如果目標尺寸小于視場,背景輻射能量就會進入傳感器的視聲符支干擾測溫讀數,造成誤差。相反,如果目標大于測溫儀的視場,測溫儀就不會受到測量區域外面的背景影響。
上一條: 紅外熱成像儀的內外件損壞的原因
下一條: 紅外溫度計運用須知